摘 要:教育是最神圣的事業,教師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神聖使命,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年一代要具有高素質才能迎接挑戰。因此,作為教师,要肩負著歷史賦予的責任。教師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獻身精神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灵活的工作藝術,才能言傳身教,用模範行为,良好的習慣來影響學生,感化學生,才能做到“學高身正,化雨潤物”。
關鍵詞:師德 精湛 人格魅力 藝術
教育是一種崇高、受人敬仰、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它擔负著傳承人類文明的神聖使命。教师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不僅要“授道解惑也”,而且要“行為人師,表為人範”。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重點逐步轉為素質教育,加强師資隊伍建設的今天,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呢?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要以人為本。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僅要“學高為师”,還要“身正為範”。中國古代評價教師,素有“經師”和“人師”的說法。學高為師指的是經师,經師是指博學多識能傳授經典的教師,而身正為範指的是为人師,人師是指具有高尚自正的道德、人格,能為人楷模,率先垂範的教师,這就是師範、師表。師範、师表正是 “身正為範”的師德體現。
1、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无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選擇這份職業時,就該對教師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价值觀。熱愛這份事业,忠於這份事業,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像陶行如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熱愛和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爱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得到最大發揮。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职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良好師德的教師。對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無私。有調查顯示,學生喜歡教師品質有五條:熱愛同情尊重學生;知識廣博、肯教人;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對學生實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學方法得當。“熱愛同情尊重”是所有學生的共識,这說明教師熱愛尊重学生,同時也能夠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
3、謙虛、真诚、襟懷坦蕩是師德內在体現
如果說正直、公正、平等、無私的品質是對人、待人的品質,那麽謙虛謹慎、真诚質樸、襟懷坦蕩就主要對己、待己的品質。這樣的品質依然與事業、與同誌、與學生的關系中建立起来。這主要表現兩個方面:虛懷若谷,虛心學習、實事求是的个人修養;善於吸收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批評,尤其來自學生的意見和批評。教师通過個人修養、接受意見和批評,來升華自己的情操,純潔自己的心靈,從而使教師的道德修養到达新的高度。
4、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育者先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與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处處自尊、自強、自重,以身作則,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範,做出榜樣,要言行如一,誠實守信。
5、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用人才,就必須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紮实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业知識,才能滿足學生求知欲望。
6、育好人是師德的歸宿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育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僅僅是為了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覺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二、教師要具有精湛的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教師教書育人之基礎,教师“學高”才能“為師”,沒有博學多識,沒有精湛的業務素質,何談“授道解惑”?通常说,“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只有具備了廣博的學識,才能“學高為師”。教師的業務素質主要有兩方面:
1、合理的知識結構及相應智力素質
大學生教師應具有結構合理的知識,這種合理應體现在精專又廣博,而且應具有發展的特征,顯示其時代感及可持續性的发展水平。精專,主要指其精通和掌握所學的專業及任教學科,這是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根本。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區別於基礎教育的比較典型的特征就是專門性。所以教師應具有專業領域及任教學科的紮實的基礎理論,富于創新性並能接觸和融會理論及學科前沿的知識。
大學生教師知識結構還應以廣博為基礎。這種廣博不僅是文理交叉、文理滲透及掌握一些邊緣學科知識,而且跨學科、跨文化。只有真正意義的廣博的文化知識,形成金字塔式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
2、比较全面的教育科學素質
當人類教育文明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教育自身也逐漸形成和發展為一門科學,从學科範圍來看至少包括心理學和教育學兩大體系。作為大學生教師,要不斷在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在教學實踐中訓練自己的教育和教學技藝。
三、教師要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所謂教師的“人格魅力”指的是教師的性格、氣質、能力的個性特征的總和,是教師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它在教學中,有著“润物無聲”的作用。怎樣的教師才能称得上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教師呢?
第一、教師要具有一顆善良與關愛學生的“善”心
教师之所以有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是“善與爱”的代表。“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從事的是良心的工作,肩上挑著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社會的囑托。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聖潔的愛,她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含有母愛,又高於母愛。它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激勵学生奮進的催化劑,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觸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师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第二、教師要具有一顆寬容與公正對待每位學生的“誠”心
寬容與公正是教師的另一種獨特的教育美德,也是人性美德之一,是教師良好形象的一種內涵,又一個可貴的素质。寬容的實質來源教師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學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強大精神力量,感化學生、昭示學生、熏陶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給學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選擇、自我進步的時間、空間與主動性,從而體現出教師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一名好教師會把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們,視他们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教師用他們博大的情懷寬容和愛戴每一個學生,從而培養一代又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蓝”的社會人才,推動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