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語文教師的共同心願。面對新課標、新教材,作文教學應該如何開展,本文從激發興趣和強調積累兩方面進行探究,嘗試著解決這一難題。
Abstract: Every teacher wish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level. This article explored how to carry out writing teaching under new course standard and new textbooks from two aspects of stimulating interest and emphasizing accumulation.
關鍵詞: 新課標;作文教學;興趣;積累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riting teaching; interest; accumulation
0 引言
有人研究飲食和服裝,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餓了要吃,凍了要穿。有人問教練,足球怎麽踢?教練說,把球踢進對方球門。如何才能把作文寫好?答曰:興趣與積累,缺一不可。
興趣與積累,作文的法寶。有了興趣,才會想寫;想寫好作文,自然就離不開寫作素材和寫作經驗的積累。
1 激發興趣
新課標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認為:“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孔老夫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看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是作文教學的最好方法;教師進行作文教學,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假如學生普遍存在討厭、害怕作文的心理,見到作文題目便愁眉苦臉,舉筆如椽;或是翻書查報,東拼西湊,勉強成篇,如此心態,學生的寫作水平怎會提高呢?相反,如果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起來,那情形就會完全不同。學生的寫作興趣來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便會接踵而至,便會產生一吐為快的沖動感,便會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變“怕”為“喜”,變“苦”為“樂”,面對作文題目,便能精心思考,下筆成文,似此,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肯定會有希望。
興趣依賴於成功。有的學生因為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褒獎,從此就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終身從事寫作,成為知名的作家。反之,一個學生如果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從未體驗或極少體驗到成功的快感,或者總是經受著失敗或挫折的苦惱,那麽他在心理上就會一直處於壓抑或自卑狀態,那種渴求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一定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各種條件,盡量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跳一跳便能摘取到美味的桃子。為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可采用如下做法:
1.1 組織競賽 作文教學中的競爭氣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於他們去爭取日後的成功。中學生很重視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他們已開始塑造並完善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個體形象。我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開設口頭作文課,並組織口頭作文競賽,以增加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口頭作文的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可以是歌曲賞析,可以是詩詞欣賞,也可以是見聞、故事或笑話。口頭作文後進行集體評比,評選出口頭作文優秀者,再適時地把優秀的口頭作文轉化為書面作文,張貼出來,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臉上有光。口頭作文課及口頭作文競賽,不僅能豐富作文課的內容,活躍作文課的氣氛,而且有助學生學會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學會在競爭中養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口頭作文可以競賽,其他形式的作文同樣可以競賽,但競賽要同級水平進行。體育比賽分甲、乙、丙級隊的方式是科學的,它能激發運動員的訓練比賽興趣。作文競賽也是如此。學生的寫作水平本來就參差不齊,不同寫作水平的按同級標準進行競賽,競賽尚未開始,勝負已經分曉,這樣就達不到競賽激發興趣、競賽促進提高的目的。班級作文競賽,可按班級學生的作文水平分成不同級別(級別由學生自己認定,如A、B、C組),同一級別進行競賽,不同級別競賽的優勝者,可享受同樣的獎勵。實踐證明,學生參與競賽的熱情越高,信心越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越容易被激發起來。
1.2 肯定成績 讓大多數學生在享受被賞識的歡樂中尋求對自己價值的積極認可,有利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批改作文時,評語宜多肯定成績,要盡量挖掘學生作文中的成功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評語切忌只說缺點,不提優點,更不能把學生的作文說得一無是處,一文不值。對作文中的諸多問題,一般只著重指出一點,否則,將會挫傷學生寫作興趣。對於較差的作文,也要盡量找尋它的閃光點,予以肯定,使其能看到希望,慢慢地對作文產生興趣。
學生平時作文,絞盡腦汁,總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作為老師,如果能竭力去從學生作文中找優點,對學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勵,就能保護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其實,作文評語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對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有事半功倍之妙。對學生作文我總是正面評價為主,盡量找出其優點並將這些優點放大來評價,學生看到後覺得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覺得受到肯定自然願意更多地嘗試。如果某位同學的作文字跡十分清晰,書寫工整,我會寫“你的作文寫得很好,書寫又如此工整,真是賞心悅目。”如果是一位書寫很糟糕的學生,我會寫“你的作文寫得這樣好,如果書寫再好一點,豈不是錦上添花嗎?”對於抄襲作文的學生,我也不會一味地指責,而是對學生說:“這篇文章實在太美了,老師無法拒絕美!謝謝你為大家推薦了這樣美的文章。既然有這樣的慧眼,老師就有理由相信,總有一天,你也能寫出同樣美的文章來。我等著看你的佳作。”學生都希望通過老師的肯定來證實自己的能力,如果是一些簡單的、鼓勵性的話語能夠給學生相信自己的勇氣,我們為何要吝嗇呢?學生自信了,有了寫作興趣,就等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講評作文時,宜多宣讀“好”文章。當堂肯定並宣讀學生的作文,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極有作用的。有的學生說,老師讀了我的作文,我心裏幾天都熱乎乎的。有不少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說,那堂宣讀我作文的作文課,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實踐證明,有不少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由於老師的講評促進,增強了寫作興趣,最後邁入了作文高水平行列。作文講評課,對於優秀文章,可全篇宣讀;中等的可宣讀某些較好的段落;較差的,可宣讀寫得比較好的句子或是點評用得比較好的詞語。
利用板報定期張貼學生優秀作文,也是激發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學生說,我對張貼過我作文的那塊墻壁都有感情,每次進班,我總要往那塊墻壁上深情地望上幾眼,盡管我的作文已揭下來很久了。
推薦學生優秀作文到廣播站廣播或在刊物上發表;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學生的優秀文稿,或利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等等;均能使學生找到作文的成功快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3 鼓勵創新 從眾心理表現為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學生如果長期受到這種心理束縛,在集體中就難以冒尖,自然也就談不上創造力的培養了。有一個同學愛好寫作,但缺乏自己的特色,某次作文競賽,題目是《業精於勤荒於嬉》,他從“勤”字入筆,羅列事例,寫得平平淡淡。我建議他在‘嬉’字上動動腦筋,結果其文章因為有創新之意而獲得了大賽的一等獎。一次小小的成功使他嘗到了突破從眾心理,發揚獨創精神的甜頭,更增加了他對寫作文的興趣。
對生活現象有獨到見解,就是有創新。愛迪生研制白熾燈,為尋找一種有效燈絲,試了1200種不同的材料。有人說他:“你已經失敗1200次了。”“不”,愛迪生反駁道,“我的成功就是發現這1200種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愛迪生從另一個角度申明了自己研究的價值。新課標十分重視發現與創新,要求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文時,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們既是前人的後人,也是後人的前人,當我們在樹陰下愜意地乘涼、感謝前人之時,當常思多栽樹、栽好樹,當好後人、做好前人,只有這樣才能告慰前人、無愧後人。”我當堂宣讀了他的文章,並表揚他的文章有創新,同學們羨慕的目光讓他感受到了寫作的成功快感,使他對寫好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寫讀孔子名句“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讀後感,有一同學不僅“謙虛”部分寫得精彩,而且對“自信”一層更有獨到見解,我及時地表揚他、鼓勵他、讓同學們學習他。
不拘泥於他人的觀點,不局限於已有的答案,而探索新的答案也是創新。學生作文時提出“好高騖遠未必不好”的觀點,我表揚他;提出“送炭何必等下雪”的觀點,我表揚他;提出“補牢別在亡羊後”的觀點,我表揚他;提出“‘有誌者事竟成’真的如此嗎?”的疑問,我也表揚他。至於從“良藥苦口”想到不苦口的良藥,從“忠言逆耳”想到不逆耳的忠言,從“酒香不怕巷子深”想到“酒香巷不深”的境界,從“東施好顰”中感悟到“見賢思齊”的勇氣等等,只要有創新成分,就能得到我及時的表揚。教育心理學表明:一個成功常會引發另一個成功,多方面悉心地愛護那些成功的小花,能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進入一種“樂寫”的境界。